对小散工程进行全链条监管,如同给施工方戴了一个“紧箍咒”,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意外。
在城市建设的拼图中,依法可不办理行政审批的各类小型建设工程,如同散落的“小碎片”,被统称为“小散工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程,因项目分散隐蔽、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安全意识淡薄,成为安全生产监管的“老大难”,更一度是事故的高发地带。
“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监管,难就难在‘灯下黑’——看不清楚。”天津市住建委副主任王荃表示,这类工程投资小、工期短,且长期无需报备,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其安全隐患。
国务院安委会2024年年初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实施、扎实推进,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取得积极成效。破解小散工程监管之困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近日,记者走进今年7月开放的天津市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各式雕塑与涂鸦洋溢着艺术气息,部分入驻商户正紧锣密鼓地装修,为街区焕新蓄力。
乐发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胡春勇正带领施工队,在这里负责一处170平方米西式烘焙店的装修。对他而言,这只是个“小活”,每个工种往往两三天就完工离场,人员流动性大。“天热时,工人不爱戴安全帽,我得天天盯着说。”他坦言,因工程小,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难免“打折扣”。
胡春勇口中的“小活”,正是典型的小散工程,这类工程依法可不办理行政审批。各地对这类工程的投资额和建筑面积的限定略有差异:湖南等地以30万元以下或300平方米以下为标准,部分地区则放宽至100万元以下或500平方米以下。
小散工程的风险,藏在“小”里。天美艺术街区是河北区城市更新的重要项目,河北区住建委副主任刘星佐一直在关注该项目的进展。据他介绍,巡查人员第一次去检查就发现该工地存在不少隐患:工人踩着自制木梯高空作业、临时用电乱拉乱接、灭火器配备不足……然而,这些在大多数工人眼里都只是不起眼的“小”隐患。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刘星佐解释,小散工程点多面广、隐蔽性强,施工队伍专业性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工具使用和操作规范“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长期以来,小散工程无需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甚至不用报备,直接成了监管“盲区”,施工单位违规操作成常态。
今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起小散工程中,3名工人在自建房电梯井道里18米多高操作平台作业时,因平台承重方木超载断裂,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工人坠落,又因井道未设安全平网,最终坠至底坑死亡。7月11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公布的这起高处坠落事故调查报告显示,涉事企业无资质施工,却通过伪造材料完成小散工程二级备案,并取得《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开工令》。
面对监管困局,各地开始探索破局之道。天津市河北区的实践,正让小散工程监管从“盲区”走向“全链条闭环”。
作为老旧厂区、老旧房屋集中区域,天美艺术街区所处的鸿顺里街道装修改造工程不少。而整个河北区因2000年以前的房屋占全区总量55%、占天津市15%,老旧房屋密集,小散工程监管压力尤为突出。为此,河北区决定扎紧安全监管的“篱笆”,争取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这与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向不谋而合。去年以来,国务院安委办在全国相继部署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对此,天津市安委会部署了11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一件事”全链条整治行动,其中,天津市住建委牵头负责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一件事”全链条整治行动,明确了“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坚持“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靠近、谁负责”的原则,着力构建全覆盖、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总结来说,就是三个字:保安全,因为安全是‘一失万无’的。”王荃表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全链条监管,是给施工方戴了一个“紧箍咒”,小散工程虽然投资小,施工工期追求“短平快”,但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意外。通过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一件事”全链条治理,让街道在小散工程监管方面从不专业变得半专业,并将其他相关部门更深入地整合在一起。
作为区级小散工程“一件事”全链条整治牵头部门,河北区住建委还发布了《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暂行办法》,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无论是街道、教育、卫生健康、城管等任何部门,只要涉及小散工程,都需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同时,河北区还推行“必查”制度,重点检查小散工程的施工资质、安全防护、用电安全等方面内容,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检查清单,为监管立起了“标尺”。
“清单就像‘说明书’,我们拿着它‘对账’补漏洞。”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孙韬介绍,在一次巡查胡春勇的工地时,巡查人员发现工人用自制木梯高空作业,执法队立即制止并联系了河北区住建委。“该停就得停。”住建委工作人员到场后明确要求: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使用铁梯。
另外,河北区的监管更注重动态闭环。刘星佐解释,首次发现风险时,相关部门会同步纠错、作安全交底与培训,明确隐患边界和操作规范;社区与物业将小散工程纳入日常巡查,并定期“回头看”跟踪问效,直至工程结束。同时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一般隐患现场整改,较大隐患评估后限期整治,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从业十余年,胡春勇明显感受到了小散工程的监管之变。他说,以前大活一般会在住建委报备,各方面必须符合要求。“像这种小活,短平快,我们干完(就算了),有时候能省就省了。”如今,街道常态化巡查,也让他时刻绷着一根弦,“小活不能因为活小,就不重视安全问题,否则可能酿成大事故”。
从监管“盲区”到“闭环”,河北区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借鉴。目前,天津市正谋划出台全市小散工程监管办法,推广河北区的经验。
在小散工程中,动火作业若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目前,小施工、小焊接、小切割等作业行为普遍存在,加之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安全意识薄弱、作业条件简陋等问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小小火花可能酿成“祸花”。2022年11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的火灾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负责人在一层仓库内违法违规进行电焊作业,高温焊渣引燃包装纸箱,而纸箱内的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受热后发生爆炸起火,进而导致仓库内物品相继快速燃烧蔓延,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浓烟。
2020年至2024年,全国因焊割烘烤等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达4.1万起,造成507人死亡,分别占生产作业火灾总数的37.4%和60.3%。
电焊设备携带方便、流动性强,跨区域、跨乡镇作业频繁,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化工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作业时“底数不清、监护疲软、监管不全”等问题突出。
传统监管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以江西赣州为例,当地登记在册的电气焊设备超1.3万台,而监管人员仅有数百人。面对“作业点隐蔽、设备流动强、人员安全意识弱”的三大痛点,传统的“人海战术”早已难以为继。
去年12月,国务院安委办发布《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重点突出易发火灾场所的电气焊作业管控。
破局之道,藏于科技赋能的探索之中。如今,江西赣州和浙江金华、衢州等地正以“赋码加芯”为核心,借助数字化手段重构动火作业监管体系,让“安全防护网”越织越密。
赣州市聚焦零星电气焊作业点多面广、人员流动大、审批缺失等监管难题,推行零星电气焊机“赋码加芯”数字化监管模式,实现对零星电气焊作业全流程、全链条的风险管控。
作为赣州市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系统的研发企业,江西憶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莉芳表示,“赋码”即给每台电焊机粘贴专属二维码,如同设备的“身份证”;“加芯”则是在设备内部植入北斗定位芯片和物联网终端。通过这一举措,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设备存放位置、人员和设备移动轨迹、动火情况等数据,实现“见码知设备、以码管机器”的精准管理。
电焊工接活后,需先扫描设备二维码,完成人脸识别与人证比对,再上传实时拍摄的现场照片以及灭火设备情况,待审核通过后方可作业。
赣州市章贡区首先推广了该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章贡区新赣南路社区90后应急管理员何雨薇每月要审核3-5次电焊作业申请,她审核时会重点关注三项关键信息:“作业人员有没有资格证、现场配没配灭火器、环境够不够空旷”。今年7月,她就因焊工未携带灭火器驳回了申请,直到对方配齐工具才重新审批。“作业过程中万一点着了什么东西,后果不堪设想。”
陈莉芳谈到,这套系统旨在解决监管人员面临的核心难题:搞清楚哪些人在城市作业、作业人员是否取得资格证、作业地点在哪里。一旦出现违规作业,监管人员能快速定位作业人员并处置,同时也为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负担。
科技的介入不仅提升了监管精度,更打破了地域壁垒。针对设备跨区域作业“脱管”问题,系统通过大数据关联,自动把设备信息推送给作业地监管部门,实现“异地作业、属地监管”无缝衔接。若有人未提前报备就带设备出门,系统会立刻发出预警,社区监管人员能第一时间打电话提醒:“师傅,设备在移动,是不是忘了申报?”
“每拒绝一次,其实就是拒绝一次安全生产隐患”。陈莉芳介绍,截至8月初,该平台实时拦截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超4300次。数字化监管有了成效,赣州市零星电气焊火灾事故同比下降35.7%。
金华市武义县一直在探索动火作业监管,也深刻吸取了过往事故的教训。2023年4月17日,当地一起违规电气焊作业引发重大火灾,造成11人死亡。武义聚焦电焊作业“流动强、监管难、损失大”的痛点,创新推出“焊有序”平台,成为全国首个电气焊安全监管平台。
该平台的巧思藏在“人、机、码”的协同之中。借鉴共享单车“扫码骑车”原理,给焊机“加芯赋码”后,只有持证焊工扫码才能开机,无证人员根本无法启动设备。这种从“人盯人”到“机管人”的转变,从源头筑牢了安全防线。
武义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浩介绍,针对电气焊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当地出台了《全链条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指导意见》《“以机管人、以人管机”综合管理机制》等文件,明确13家部门的履职责任清单,打通了执法监管“最后一公里”。
从赣州到金华武义,这些探索让动火作业监管告别“粗放式”走向“精准化”。当科技为监管插上“翅膀”,曾经隐蔽的风险点变得可感可知。这张用数据织就的“安全网”,正以科技的力量守护着老百姓的平安。
当前,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监管小散工程。今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办法》,7月《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共同织密小散工程安全“防护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long8官方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