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8-龙8(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一旦美国把GPS关闭全球导弹系统都将瘫痪?但有两个国家除外!-龙8科技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了解最新资讯
一旦美国把GPS关闭全球导弹系统都将瘫痪?但有两个国家除外!
2025-08-24 00:34:52
作者:小编 
访问数:

  

一旦美国把GPS关闭全球导弹系统都将瘫痪?但有两个国家除外!(图1)

  美国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掌控令全世界感到震惊。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8月,全球95%以上的战略武器、民航飞行器及商业终端都依赖GPS进行定位导航。美国拥有随时关闭或干扰其他国家GPS使用权限的能力,这一事实让人不禁思考,如果GPS突然“断供”,各国又该如何应对?

  根据2024年联合国发布的最新信息技术报告,目前全球仅有四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以及欧洲的伽利略。而尽管其他国家也有导航系统,但大部分国家的导弹、无人机、舰船、飞机等设备,依然主要使用美国GPS信号。美国对这些系统具有无可匹敌的主导地位,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对信号进行区域性干扰或加密。

  在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的无人机和精确打击武器曾一度陷入“导航盲区”。随后,美国和欧洲紧急解锁了GPS军用信号。2023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全球导航系统安全白皮书》警告称,未来GPS信号可能会被有选择地关闭或加密,尤其是在美国利益受损或地缘冲突加剧时,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将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商用和军用导航终端中,约70%都直接或间接依赖GPS。即使欧洲已经建成了伽利略系统,实战中,欧洲国家仍然大量依赖GPS信号作为主参考源。这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对全球导航标准、芯片加密及信号分发的全面控制。导航系统对导弹精确打击、战场机动性等军事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GPS在美军战争中崭露头角,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战斧巡航导弹通过GPS制导的命中率接近98%。而伊拉克军队依赖传统地图和罗盘,其反应速度远不及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龙8技术支持

  到了2025年,导弹制导系统已不再单纯依赖GPS信号。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及复合导航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射的导弹,尽管GPS信号时断时续,但依靠惯性导航系统和陀螺仪,它们依旧能够精准打击目标。复合制导系统结合了卫星信号、地形数据和惯性引导,确保导弹即使失去部分信号,仍能有效命中目标。

  1999年科索沃局部战争中,美军曾通过干扰GPS信号来干扰敌方武器系统。但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逐渐多元化,且“多模终端”设备的普及,这种干扰手段的有效性逐渐降低。对于中国而言,1993年银河号事件成为其导航体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美国以涉嫌运输化学武器原料为由,关闭了中国银河号货船的GPS信号,导致其在印度洋漂泊了33天。最终未发现任何证据,这一事件使得中国意识到卫星导航的战略重要性,开始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

  到2025年8月,北斗系统已成功发射超过60颗卫星,覆盖全球,服务用户突破10亿。最新的北斗三号卫星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能够在极端情况下传递信息,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军事上的应急反应能力。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洲际导弹和巡航导弹等战略武器的核心制导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国产手机、汽车和无人机等民用终端。

  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多次低谷,但自2001年重新启动后,系统得以快速恢复。到2025年,GLONASS系统稳定运行,卫星数量超过27颗,并且采用中高轨道卫星,具有极强的极地覆盖能力。俄罗斯的S-500防空系统、伊斯坎德尔导弹等均标配GLONASS制导。近年来,俄罗斯与中国在导航系统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北斗与GLONASS系统在终端设备中实现了兼容互补。

  龙8技术支持

  在2024年,美国GPS的控制能力被认为是其外交和军事杠杆的一部分。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其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美国未来10年可选择性地关闭或干扰任何热点地区的GPS信号。2023年6月,美国在波斯湾部署的航母编队曾通过加密GPS信号,导致周围商船导航系统短时间瘫痪。

  尽管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理论上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但2025年8月,伽利略系统在中东和亚太地区的表现仍不稳定,常被质疑信号不可靠。日本的准天顶系统和印度的NavIC系统仅能提供区域性覆盖,难以满足全球战略导航需求。

  为了避免单一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多的小国开始采用多种导航系统。巴基斯坦、老挝、印尼等国纷纷在军用武器和民用设备中引入北斗和GLONASS双制式芯片。2025年,智能手机芯片厂商如高通、华为、三星等已推出支持北斗、GLONASS、GPS和伽利略四模融合的旗舰芯片,兼容性已成为新行业标准。

  随着技术的进步,北斗和GLONASS系统在抗干扰、精度和数据保护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北斗三号的卫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导航领域实现了全方位自主可控,GLONASS的卫星寿命也延长至10年,信号抗干扰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国际空间站和火星探测任务也开始广泛采用多系统融合技术,进一步提升全球导航安全性。

  2024年联合国航天事务办公室的统计显示,已有35个国家在开展自主区域导航系统的研发。随着技术壁垒和地缘政治对抗加剧,欧美对北斗和GLONASS的限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和俄罗斯在第三世界市场的扩展。

  到2025年8月,全球导航市场已经进入多极化时代。北斗和GLONASS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北斗用户数已突破10亿,而GLONASS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的应用占据主导地位。尽管美国GPS依然是商用导航的主流系统,但“断供风险”已成为全球各国安全战略的重要考量因素。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安全博弈进入新的深水区,谁掌握了导航系统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现代战争和国家安全的主动权。美国即便关闭GPS,全球也不会陷入“集体失明”,但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拥有足够的“备用钥匙”。未来十年,全球导航系统的格局将加速分化,技术、资本和地缘政治的较量将愈发激烈。